<center id="whtmy"></center>

<center id="whtmy"></center>
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
成龍成章實驗中學
家長頻道
校園公告
快速通道
家;ヂ
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> 家;ヂ >> 正文
把犯錯的權利還給孩子
日期:2014-1-5            文章來源:            作者:
 

有這樣一則故事:一位女士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,她看見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正在將一把鑰匙笨拙地插進鎖中,孩子想要打開臥室的門,可是由于身高和協調性都不夠,怎么也打不開。于是,這位女士連忙走過去想幫助他一下,卻被老師阻止了。那位老師說:不要去打擾他,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,琢磨一會兒總能把門打開的,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怎樣開門了!” -

  果然,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后,終于將門打開了,他開心地拍起手來。

  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學習、工作和生活中,成人也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。更何況是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呢?成人應該意識到,孩子犯錯誤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,如果活潑好動的孩子不犯錯誤,才真是不正常呢。

 孩子的錯誤可以分為兩種。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,如不講衛生,欺負弱小,不懂得愛護公物等;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,比如如何適應環境、生活、挫折等,對于這樣的錯誤,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犯。因為,孩子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,往往可以不斷地改正錯誤,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。假如不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,他們會變得懶惰,不敢嘗試,或依賴于父母。更重要的一點是,孩子不犯錯就不知道什么才是錯,也不會知道改正錯誤的方法,以及為什么要改正錯誤的道理。

  或許,鼓勵孩子犯錯的觀點會受到許多中國父母的排斥,他們會覺得這樣不可理喻。其實,鼓勵只是一種手段,培養孩子的悟性才是真正的目的。兒童的悟性都是從錯誤中得來的,這與失敗乃成功之母、吃一塹、長一智等古訓如出一轍。當然,這里的錯誤并不是指違法亂紀等原則性的錯誤,而是孩子在求知過程中因認知能力的稚嫩導致的失敗、經受的挫折和多走的彎路。比如,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以前歷經了無數次失敗,也可以說犯了無數個錯誤,才使他最終出了鎢絲的價值和作用,從而發明了電燈。

 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、聰明,十全十美,希望他們永遠做一個乖孩子。然而,這樣的愿望是美好的,充滿愛意的,也是錯誤的,自私的。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切勿以個人的喜好左右兒童的成長,應該以兒童的成長需要為根本,輔助他們身心的發展和統一。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孩提時代多犯一些錯誤,父母對此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,小時候犯錯是為了保證孩子在踏上社會后少犯致命的錯誤。 

  然而,少有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。每當孩子犯錯之后,成人輕則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責:你這個孩子怎么這樣?人家孩子都那么乖,你卻怎么老是教不好的呢?小錯天天有,大錯常不斷,你真是個壞孩子?你真給爸爸媽媽丟臉!我們真后悔把你生出來!重則一番懲罰和打罵,讓孩子幼小的身心飽受摧殘。試問,這些做法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? -

  父母是否想過,當孩子一開始犯錯的時候,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,也會努力地想要改正呢?只是生活無常,成長中的孩子沒有太多經驗,遇到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之后,他們在新事物面前總會表現出不知所措。孩子帶著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,卻不知道該怎么做、該怎么處理。這個時候,他們會出自本能地保護自己,很可能會因此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措施,從而把本想處理好的事情給辦壞了,甚至傷害了他人。遇到這樣的情況,父母應該分析原因,幫助或指引孩子找到正確的做法。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孩子,只會讓他們失去信心,從心眼兒里認定自己是一個壞孩子,認為永遠也改不好了。這樣一來,那些品行良好的孩子無端地被父母定性為壞孩子,一個個壞孩子真的就誕生了。 -

  孩提時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候,是兒童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具可塑性的時代。成人應該抓住這個黃金時段,在思想上正確地引導孩子,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去犯一些錯誤。孩子犯錯并不是件壞事,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件好事。孩子犯錯是因為他的無知,成人剛好可以抓住這樣的契機好好地教育他,這種教育對他將來踏上社會后不犯同樣錯誤是絕對有幫助的。 -

  當兒童因為無知犯錯的時候,成人切忌輕易給他們下定義,比如覺得他的品性有問題而輕易放棄對他的教育。父母應該恪守自己的職責,認真地分析孩子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,其犯錯誤的根源在那里,犯這樣的錯誤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對他有什么樣的危害性等。自己首先弄明白之后,再找機會和孩子溝通,溝通的過程中盡量心平氣和,要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。慢慢地,孩子學會了做人與做事,也能夠健康自信地成長了。

  每個人都難免犯錯,而父母需要做的,是如何將孩子犯錯過程中的不利的,消極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,積極的,合情合理的因素。但不能放任孩子犯錯,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;但也不能時刻規范兒童的言行,決不允許孩子犯錯。這兩種做法都是極端而錯誤的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。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是一種無聲的教育。 

  成人不要忽視日常言行的重要性,兒童能夠從中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尊重,長時間潛移默化的感染,會激勵孩子成長,起到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。當孩子犯錯之后,心中充滿了不安和惶恐,如果成人在此時給予熱情的鼓勵、誠懇的提醒、有效的點撥,孩子便會發自內心的熱愛父母,喜歡向父母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快樂和憂愁,喜歡和父母協作努力,爭取成功。融洽親子關系,會孕育出巨大的教育親合力。此外,成人之間發生沖突或矛盾的時候,切莫影響到孩子,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、扭打、摔東西等,更不要盲目地把怒氣轉移到孩子身上,對其大打出手或是惡語中傷。這么做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,給他造成伴隨他一生的心理陰影。

  孩子身心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是有規律的,這規律包括發展的不平衡性、順序性、階段性及差異性等。父母應首先尊重這些規律,關注孩子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所產生的量和質的變化,不斷地啟發、誘導、鼓勵他們開掘自己身上所蘊藏的巨大的發展潛能。同時,還要認識到,孩子作為發展的人,還是不成熟的人,不能要求他十全十美,對他求全責備,要鼓勵他從缺陷與矛盾中找到發展的動力和方向。把孩子作為一個發展的人對待,就要理解他身上存在的不足,允許他犯錯誤,使他明白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,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,讓他徹底放下怕錯誤的包袱。只有這樣,才能極大的激發孩子想象和創造的激情,使其不斷進步和發展。

  一對美國父母看著孩子正在錯誤百出地做游戲,卻坦然地作壁上觀。有人問他們為什么不指點一下孩子,他們說:不能!犯錯誤也沒啥,他們的悟性都要從錯誤中得來。這么快就告訴他們,生活還有什么樂趣?

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著各方面的需求,包括其失敗后獲得的認知的滿足感,作為父母必須認識到這一點,從而確立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著想的現代育人觀,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,建立民主、寬松、和諧的成長氛圍,培養孩子自信、自強、完善自我的能力,而這些正是孩子成才必備的也是最基準的條件。

鼓勵孩子犯錯誤,就要求父母放棄扮演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清障工的角色,該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,就要敢于放手讓他們去大膽地想、大膽地做、大膽地試,不要因為他們做不好、易出錯誤就越俎代包,更不能因為他們一個天真的想法犯了錯就橫加指責,甚至棍棒相加。只要有利于他們思維的創新,有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,就應該允許并鼓勵他們犯一些天真的錯誤。只有這樣,才能使他們逐漸培養起從失敗走向成功的自信,不至于成為縮手縮腳、畏首畏尾的弱者。 
 
父母要對教育好孩子尤其是個性很強、易犯錯誤的孩子充滿信心。也只有父母首先充滿信心,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。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來,父母應該允許他們犯錯,讓他們自己去探索、去發現生活。

分享到:
日期:2014-1-5 | 瀏覽次數:11946 | 收藏 | 打印 | 關閉
聯系我們 | 友情鏈接 | 版權聲明 | 網站地圖 | 管理登陸
Copyright ©  2013 hyclxx.com 成龍成章實驗學校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網址:http://www.bn9p8.com.cn 備案編號:湘ICP備20011834號-1 技術支持:李明,QQ:109365129
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AV少妇|激情小视频欧美国产激情|2021国产精品久久|99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